都晓琳老师专访

首页    实时新闻    都晓琳老师专访

都晓琳:阿中两国元首会晤的贴身翻译

             安徽鸿程教育中心阿根廷负责人

 

2017年4月北京市政府在阿推介会上的都晓琳教授)

 

2017年5月马克里总统对华国事访问接见中国企业负责人)

都晓琳

- 1994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外语系(今西欧语学院西葡语系)西班牙语教研室任教。

- 1999年因被企业借调,离开教学岗位;从2000年起长驻阿根廷,2003年起参与捷恒森阿根廷国际教育中心的筹备,负责阿根廷洛马斯德萨莫拉国立大学和特雷斯德费布雷罗大学针对国际学生的大专、本科和硕士课程教辅项目。

- 2014和2015年期间,担任习近平主席访阿和阿根廷前总统克里斯蒂娜访华时元首会晤的贴身翻译。

- 2017年,陪同阿根廷总统马克里赴华进行国事访问。

至今,受聘在阿根廷外交部、总统府等主要政府机关,承担国家领导人和内阁成员的双边高级别会谈的口译和笔译工作,并为中方来阿高访团组的公务以及中资企业在阿重大活动担任陪同和翻译。

 

2014年7月习主席对阿根廷国事访问)

 

2015年2月前总统克里斯蒂娜基仕内尔对中国国事访问 )

记者:您曾担任前总统克里斯蒂娜访华的随同翻译,那么您对克里斯蒂娜以及习主席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

都:我的经历比较简单:从2004年起,我为来访的中国政府和企业团组做翻译,因为在这里做独立翻译的同行不多,所以我的锻炼机会比较多,也逐步受到了阿方机构的认可。随着两国交往越来越频繁,双边各层级和各领域交往不断密切,阿方部委对双边会谈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就开始把我登记为专业服务供应商,第一个登记并聘用我的阿方单位是当时的联邦计划、公共投资与服务部,因为内阁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后来我被推荐到农业部、经济部、国防部和总统府,有了更多的参会经历。

2014年上半年,为迎接习主席访阿,阿根廷外交部需要做大量的筹备工作,通过外交部翻译室同行的推荐,我正式加入这个工作团队;7月18日下午习主席踏入玫瑰宫,我作为阿方政府的工作人员,第一次为元首会晤、签字仪式和国宴担任贴身翻译。

两位国家元首都有着很强的政治魅力。近距离聆听习主席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等场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睿智、沉稳和坚定。

我和前总统克里斯蒂娜的工作接触,始于我多次陪同来访的中资企业董事长到玫瑰宫拜会总统,她迎接习主席并发表讲话时,我已经熟悉她的思路和表达方式了,因而不觉得紧张。克里斯蒂娜留给我的印象是女性领导人的魅力:她是律师出身的政治家,非常熟悉国际关系史,对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新中国的建设有相当深刻的研究,也很健谈。2015年2月,阿根廷的国内局势意外频出,加上她脚伤未愈,访华本来是挺有悬念的,但探戈一号如期降落在首都机场,凸显了阿根廷政府对中国的重视程度和深化双边关系的愿望。

2017年5月马克里总统对华国事访问,到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

记者:可以谈谈现总统马克里以及不久前您作为他的随同翻译一同访华的经历吗?并且,您认为他与克里斯蒂娜在性格、思维方式和执政上的特点和区别有哪些?

都:我与马克里总统的工作接触始于他担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市长的时代,第一次是我陪同北京市副市长访问布市政府和议会;当时我的感受就是:布市政府的领导风格和理念与国家政府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我不涉政,当时只是简单地认为这是政府层级划分体现的差异。

2015年12月10日,马克里总统宣誓就职,他本人和内阁成员与前总统时代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大到治国理政的观点,小到工作作风和会谈思路等很具体的环节;总统和内阁成员本身既有不同领域的职业资质,又分别在跨国企业担任过高管,有两场接见,总统加部长们与企业高层全程用英文交谈,无论商务还是技术沟通都非常顺畅。

前任总统和现任总统,都有民选总统的政治魅力和影响力,对身边工作人员团队也都非常亲和,不失风趣。他们的风格有很大不同,其中不少是必然因素所致:马克里总统是男性政治家、工程师出身,工作交流中他内敛严谨,从商转政的他并不多谈政治,而是直接切入双边合作项目,甚至在演讲中直接变身为国家推销员,利用每一个机会宣传国家形象、招商引资。这次访华的工作日程非常满,有一天我们拿到的计划是13场总统接见,还不包括外访和晚宴。会议间歇休息时,总统和我核对上一场会的翻译内容信息或者和部长们了解下一场会的项目情况,要么就坐在沙发上默默地思考;一开始,部长们也不敢打扰,后来,总统意识到气氛沉闷了,就主动开玩笑;让我感动的是,因为我是会议室里唯一的工作人员、唯一的女性、唯一的东方面孔,总统和内阁之间的私下交流和互动,原本我是无论如何参与不进去的,但是马克里总统居然也找到了一个关于中国的、生活化的话题,让我在短短五分钟的会间没有感觉到距离和被冷落,他的好奇背后其实是善意和细心。

前总统克里斯蒂娜是女性政治家,律师出身;从她先生基什内尔的手中接过总统权杖,同时延续了他的执政理念,包括内阁要员。克里斯蒂娜的女性风采一直伴随她的政治生涯,她也不掩饰自己的兴致和情绪,国宴上她大赞香蕉味的面包,然后小心翼翼地问:“可不可以再给我一个?”... 既任性又随和。

2015年2月前总统克里斯蒂娜基仕内尔对中国国事访问)


记者:对于很多人来说同声传译是一项难度极高,远不可及的工作,请问您是怎么定义的呢?这份工作给您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都:同传是翻译工作的形式之一,日常生活中主要用到的是口译和笔译,口译更多以交传的形式出现,通常在大型会议或高级别重要会谈上会使用同传。同传的难度相对较高,但它和交传的基础是相同的;专业翻译都会走到这一步。同传需要高度专注、知识面广,反应速度快,很大程度也取决于对讲话人所谈内容的了解程度。就我们这个专业而言,中译西相对容易,西译中更考验水平;加上阿方领导发言几乎都是脱稿,所以上会前要做充分的知识和信息准备,包括与会机构的名称、职能、发言人身份、经历、观点等等。

对于翻译,一般经过四个方面的努力可以胜任同传,集中精力、快速反应、知识储备和力求完美。翻译经历中注意对重要信息敏感和敏锐,临场发挥才会敏捷;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断总结和提高,力求出句完美。

关于收获,还是很多的,工作是我的收入来源,也给了我社会生活中的安全感。虽然这个职业的光环是服务对象带给我们的,但重要经历的确会留下很多宝贵的回忆。这份职业的魅力还包括它的永无止境,因为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口译,每一次回顾都能找到可以尽善尽美的细节;同时,独立翻译面临的领域很广泛,今天能源、明天政治、后天文化... 不断地挑战也无意中让我保持了很好的学习习惯,不得不把知识的储备和更新最大化。

 2016年中阿政治对话)

记者:旅居阿根廷二十年,对这个国度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深入的了解,您对阿根廷看好的方面和建议需要改善的方面分别是什么呢?

都: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阿根廷有很多独特性,比如社会包容性很强。刚来阿根廷时,可以看出阿根廷人民不了解中国,但不了解中透露着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好奇;随着更多侨胞、中资企业代表和留学生的到来,阿根廷对中国的认识和概念也丰富了起来,社会生活中的互动从无到有,从偶然到必然。阿根廷的包容不仅针对旅阿华人,在对其他国家的移民团体也是同样的态度。

文化交往是一个逐渐了解的过程,中阿两国文化之间确实有明显的差异,这源自两国在历史、地理、文化和信仰的不同。接触多了,中拉文化之间本身有互通互鉴的基础,必然会走向文化与文明共享的结果。

可能因为我的专业背景构成了优势,这二十年在阿工作和生活都是很顺利的,经历过磨合和努力,但没有遇到困扰;所以我眼里的阿根廷生活是从容的。说到建议和改善,我想应该是公众关心的安全问题吧?这点我是从新闻上了解的,但我相信它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逐渐得到解决。我之前在社科院拉美所阿根廷研究中心成立的座谈会上也回答过这个问题,在我的经历中,阿根廷是稳定和安全的,它有自己的规律可循,尊重它的规律行事,可以避免很多隐患。

 2014年9月阿根廷前部长团访华与发改委会谈)

记者:您一直以来对赴阿留学的中国学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教育保障,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子,我们想请问一下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对于一些选择留在阿根廷发展的年轻人的建议?以及给接下来选择赴阿的留学生的建议?

都:从第一批留学生2005年来阿,到洛马斯德萨莫拉国立大学报到开始,直到今年以来,每年都有一个毕业班;其中70%左右的毕业生都立即选择回国就业,从事的工作多数与西语有关,如外贸公司、驻华使馆、商务处、教学机构或外派项目;少数毕业生选择继续读研,一部分去西班牙,一部分选择国内高校,也有毕业生留阿边工作边读研。最近三、四届留学生毕业后大约有20%选择留在了阿根廷进入中资企业工作,估计这个数字还会上升。

总的来说,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内容都是与语言和翻译相关的,因为除了有学位以外,掌握西班牙语、具有英文基础,母语是中文,构成了他们的重要优势。

说到给留学生的期望,其实从他们入学时就讲过,毕业时校方也会再次嘱托,告诉他们毕业不代表着结束,它是人生新的起点。在每一个阶段,我和包括我自己的孩子在内的年轻人交流时,都会提醒大家:面临人生的每个起点都要想清楚三个问题:一、“¿Qué tengo?(我现在有什么?)“,对于毕业生而言,就是一张毕业文凭、掌握中西英三门语言、和有过跨文化的教育背景;二、”¿Qué quiero?(我想获得什么?)“,我会鼓励毕业生进入一家正规公司,并认真对待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合同,因为任何一家正规公司就像一台庞大的机器,它肯定有你去学习和研究的地方,远远没到你批判它的时候,提醒学生兴奋期过后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从中你就能获得工作经验、对工作本身的认知和对社会的了解;三、”¿Qué dejo?(我要放弃什么?)“,选择来阿留学是一项不容易的决定,从第一批到现在最后一批留学生,他们的年龄从80后过渡到95后,越来越多的学生毕业后不愿留在阿根廷,因为现在国内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选择留在阿根廷职场发展的年轻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这都不是轻松的事。留阿的毕业生就要主动放弃很多亲情、资源和优越的生活条件等,变成自己赤手空拳地努力。我一般都会要求毕业生事先考虑好,选择A那么B就是你的放弃成本,而一旦选择了,就要认真待人踏实做事。

给未来考虑来阿留学深造的学子们的建议包括:来阿之前,要在国内把语言基础打好。很多人都有个误区,认为国外环境下语言学习起来更快,其实这是针对学龄前儿童而言的,那个阶段语感简单直接,而且没有学业压力;超过十岁的学生,还是应该在国内一套成熟的外语教学模式下打好基础,之后再出国深造,这是事半功倍的路径。

还有一点,计划来阿的留学生也应该留意入学时间,来阿之前要充分了解、做好规划,给自己预留出充分的时间初适本地社会,同时衔接入学。我个人建议:有时候计划跟不上变化,但任何情况下学习过程最好不要间断,建议留学生在来阿的第一年里不要做兼职,因为第一年有很多你需要观察理解和适应的领域,学习应该在一个相对安静和单纯的环境下进行,这里的学业并不轻松,如果每天都过得热热闹闹的,就会很难专注学习。另外,不必着急把学习俚语当成西语学习,其实能支撑起未来接受高等教育的还是正轨的教材和老师开的书单。

 2017年5月马克里总统对华国事访问,在中阿建交45周年暨阿根廷5月25日革命纪念日活动上发表讲话)

记者:这里的很多华人在日常都忙于工作,无法脱产去学习西语,请问您怎么看待在生活中学习西班牙语呢?有哪些建议呢?

都:旅阿同胞学习语言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与留学生是不一样,侨胞应该把生活和工作放在首位,而留学生重点考虑的是学习深造,所以两者不能共享一个概念。

侨胞们可以创建和保持一份学习提高自己的愿望。毕竟这里是阿根廷,工作和生活都是在不断参与到本地社会和经济活动中,而且现在每个移民家庭逐渐有了第二代、第三代;我想父母的求知欲也会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侨胞学习语言可以有多样化的形式,比如每天一个小时亲子时间,利用孩子们比较浅的儿童读物,积累下来也相当可观;而且不仅给孩子树立了榜样,同时也促进了与孩子的感情。

现在经济水平提高了,侨胞有条件报名一些文体俱乐部,比如健身、乐器、舞蹈班之类,一方面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时阿根廷人是喜欢交流的,这样的群体活动会促进语言和信息提高。

总之,侨胞语言提高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不要求钻研很深,给自己压力太大,但要主动。

 (中拉文化交流年2017年3月青岛交响乐团演出后,阿媒体对张指挥进行采访,都教授做翻译工作)

记者:对于旅阿华人如何融入主流社会和当地人的生活方面有什么建议呢?

都:融入主流社会要从融入社会开始。华人华侨融入本地社会是两国领导人共同的希望,中国城是华人的,更是阿根廷人的。这里的“主流”并不代表阶级划分,它代表福斯化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和习惯等等,拥有更多相同面的人群构成的社会“主流”。

我认为华人融入主流社会是迟早的事,第一代移民差距大,第二代就会有很大改变,到了第三代几乎就不是问题了。阿根廷侨胞绝大多数都是第一代移民,因而处于融入当地社会的起点,我们的福斯目标其实是如何成为一名标准的当地人,在生活里处处参与到当地社会活动中去。融入主流社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如何加快融入其中,这点还要取决于侨胞,因为阿根廷这个国家就这么敞开着,满怀包容性,我们要更主动地走近、走进。

如何加快这个进程?我个人建议,我们要理解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模仿和学习阿根廷人的生活或生活节奏,毕竟我们在这里生活,要抱着相互学习的态度,摒弃与阿根廷人比较生活和观念优劣的想法。比如,阿根廷家庭用一杯马黛茶你一口我一口一个下午就过去了,外人看来认为这有什么意思啊,但我们还是要抱着积极和不排斥的态度去看待这种生活。生活方式是由价值观决定的,他们看重的方面其实就是我们需要互鉴的,以此切入才能更快融入群体,而成为福斯大概就是融入主流社会吧。

 2017年5月马克里总统对华国事访问接见中国企业负责人)

记者:随着中阿两国各个层面的互动日益增加,签证办理也逐渐简化,您是怎么看待未来两国间的交流呢?这会给旅阿华人及留学生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都:未来两国间政府和民间的交流都会呈继续上升趋势,不同层级的互动也会越来越丰富,所涉及的范围也会不断扩大。由于技术升级和全球一体化,边界感逐渐缩小,很多信息和机遇可以共享。

这些机遇和挑战随着双方的进一步了解也会逐渐更加明朗,对于留学生来讲,拥有跨文化背景,是就业方面很大的优势。对于旅阿华人的机遇也会更多,体现在两国互动中会打造更多平台,华商可打破目前已有的商业形式,进入新的领域。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所以在给企业的建议是属地化管理过程中的本地入职人才的培养,员工经过培养的过程会对公司有更深刻的认识,有更强烈的归属感。

机遇已经在不断增加,跨领域合作也增多了,这时大家的紧迫感也会逐渐强烈,甚至会感到以往的经验和知识不够用,这应该就是伴随机遇而来的挑战吧。比如从我个人来讲,说我是译员吧,但也要具备法律知识,在合同的翻译中除了遵从原文以外我的工作附加值是边翻译边做出判断,对文稿标注目标语言和文化以及商业习惯会需要的固定内容,这样就会极大缩短了客户思考判断和处理的时间。很多时候也要直接做出格式修改,以适应目标语言的出文习惯,所以就多了一个法律和商务顾问的身份。

总的来说,知识的挑战是好事,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不会出现逐渐萎缩的局面。这扇双边合作和交往的大门在慢慢打开,在这个阶段中,翻译的工作其实非常重要且关键,因为翻译决定了沟通质量,间接决定了这扇大门打开的速度。

今年下半年,阿根廷进入议会中期选举阶段,对各党派来说非常关键,政治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很多,所以可以看到最近不断产生的各种社会波动,但这与发展对华关系是无碍的,政府换届以来,充分体现了对华关系始终作为阿根廷主要对外关系来定位,是国家战略,并不会随着阿根廷执政党的更替就随之淡化,这是项稳定的长足战略。

阿根廷有个特点,每届执政党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其中优先性排序是不一样的,这点源自阿根廷还处在发展中阶段,国力有限。所以这就容易让外界感觉阿根廷的政治和政策老在变;这不是由哪一个总统、哪一任政府决定的,要抱着理解的态度,并认真研究执政党的发展思路,快速调整策略,找到双方互补性的关键点并积极衔接起来。我想,在这种模式下双方的合作是可以继续展开的。阿根廷的“变”对于阿根廷人来说是常态,但不变的是对华关系,所以都要兼顾到:找到执政党发展思路的侧重点,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开展交流合作。

阿根廷与中国不同,中国有延续贯通的阶段性发展规划,例如“十三五”,从中央到地方都会切实执行。但阿根廷国体不同、国力有限,合作项目在这里就只能适应本地的特点。所以,2017下半年对双方而言还是很关键的,既要关注政坛、研究党派的利益考量,又要分析国家发展趋势、从中找出规律,之后才能作出相应的调整,达到共赢的成果。(采编/勾淼峰)

2017/11/15 17:04:09
浏览量:975